作者:刘战军 崔芳惠日昇配资
平台编辑:李志英
图片日昇配资日昇配资
图片
图片
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史上,有一支起源于冀东,扬名于东北,横扫蒋军于黑山白水到祖国南疆的英雄部队;他功勋卓著,英雄辈出,却早已默默退出人民解放军序列。他留给后人的是作战勇敢顽强、坚韧不拔,不惧任何艰险;作风朴实,不图虚名的光荣传统。他,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六军第一三七师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上期题目回顾:
第四章:挺进华北,平津战役再创辉煌
第十一节:入关第一战,扫清天津外围之敌第十二节:担任主攻,突破天津城、会师金汤桥
图片
第五章 挥师南下,建功于华中南地区 (1949年1月一1950年8月) 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,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面临军事、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崩溃。但是,他们不甘心失败,一方面调集部队布防长江,一面提出与中共“和谈”,企图获得喘息时间,重整军力,伺机反扑。毛主席看穿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,及时发表了《将革命进行到底》的新年贺词,宣布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。图片
第十三节:霸县休整,做好南下作战准备 1949年1月下旬,第46军进至霸州(霸县)一带休整。根据上级指示,积极进行南下作战准备。在胜利形势面前部队思想活跃,绝大部分干部战士欢欣鼓舞、斗志昂扬、决心打过长江去,解放全中国。但是也有部分同志对战略决战后的形势、任务、我军的性质和使命缺乏正确理解,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革命利益的关系,不愿意离开家乡到南方去作战,有的部队甚至还出现了“开小差”现象;有的则盲目轻敌,认为国民党军队已是残兵败将,不堪一击,没有必要搞整训;还有的官兵对蒋介石抱有幻想,希望只谈不打等等。依照“东野”的统一部署,第46军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,在部队中开展了“将革命进行到底”的形势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。图片
50.开展继续革命教育,明确历史重任 我们这支部队,基本成员来自冀东地区。平津战役胜利后,干部战士的家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,很多家人都分到了土地、真正当家做了主人。消息传来后,一方面激发了官兵保卫胜利果实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热情。 另一方面,也有的人感到家乡解放了,革命任务完成了,希望回去过“两亩地一头牛,老婆孩子热炕头”的生活。 针对这些问题,霸县休整期间根据军党委的部署,我师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,围绕着部队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整训。一是开展了“将革命进行到底”的教育,二是进行了阶级斗争教育,三是组织党员、干部传达学习党的《七届二中全会决议》精神,严肃地批评了以功臣自居、贪图享受等各种思想倾向。同时,整顿健全了党的各级组织。 通过教育整顿,大家普遍认清了蒋介石反动集团的真实面目,明确了只有用革命的手段,彻底消灭敌人,才能有真正的和平;只有将革命进行到底,实现全国解放,才能真正的翻身做主人。较好地解决了盲目乐观、幻想和平、贪图享乐思想和狭隘的地域观念等问题。明确了人民军队肩负的历史重任,明确了发挥各级党委(支部)的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性,为南下作战,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。与此同时,各级指挥员,分别制定了南下行军作战的组织指挥和后勤保障方案,调整补充了兵员、装备、给养,组织进行了相关行军演习。到3月下旬,完成了南下行军的一切准备工作。图片
51.收编傅作义部队,“东北野战军”改称第四野战军 霸县休整期间,第46军接受了对傅作义投诚部队一部的改编任务。傅作义集团北平守军投诚后,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将投诚的部队重新编成25个独立师,并确定第46军要完成对独立29师、独立42师共计7000余人的改造、改编任务。 第137师负责对独立42师(原国民党第101军273师)的改造、改编工作。根据上级指示,抽调负责改造、改编任务的干部,深入到独立42师的营、连了解情况,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,孤立打击顽固派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开展改造改编工作。一方面,利用原师、团军官维持秩序,遏制叛乱;另一方面,将尉级以上军官,按先顽固后一般、先特工后其他人员,分批调送到“东野”杨村教导团教育处理。在部队中普遍开展了阶级教育、诉苦教育,及时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,打击潜伏的敌特分子。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造工作,绝大多数投诚官兵提高了阶级觉悟,表示愿意参加人民解放军。 3月16日,第46军宣布改编命令,拆散独立29师和独立42师的建制,将其士兵三千六百六十六人,分别编入第46军各部队,其余三千六百五十六名士兵,调入第一野战军。同时,第46军各部还收编了各种火炮173门、轻重机枪378挺、长短枪4600余支、战马460匹、汽车15辆。 中央军委1月15日发出:《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的决定》、全军进行整编的指示。3月11日,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四野战军,司令员林彪,政治委员罗荣桓,下辖第12、第13、第14、第15兵团,第46军隶属于第12兵团,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。图片
第十四节:滠口整训,做好江南水网地带作战准备 1949年4月6日,根据第四野战军的部署,第46军党委发出向江南大进军的动员令。第137师党委要求部队在南下途中,严格遵守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,开展“无非战斗减员模范单位”和“团结党政军民模范单位”的活动,各团均召开了隆重的南下进军誓师大会。图片
52.千里行军,进驻湖北滠口地区 1949年4月12日,第137师奉命为军的左翼梯队,从霸县出发,沿黑佛头、和城镇、陈留、王道集、馆陶、冠县、观城镇、聂固堆、考城、杞县、泰康、淮阳、武胜关一线南下。 4月21日,第二野战军、第三野战军胜利突破长江天险。23日,南京胜利解放。在解放区人民政府和群众的全力支援下,全师指战员发扬了吃苦耐劳、团结友爱的精神,长途跋涉四十多天,胜利完成了两千三百余里的南下进军任务,于5月23日,到达长江北岸湖北的滠口地区,休整待命。 南下行军中,我师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单位。第46军司令部、政治部奖给第410团2连“江南满员连”、第411团9连“南下铁脚连”锦旗各一面。图片
53.做好针对性训练,教育训练两不误 滠口地区休整期间,针对部队出现的右倾保命思想、以功臣自居等思想情绪,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和形势教育,使干部、战士认清了蒋匪军处于土崩瓦解、即将覆灭之时,绝不能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”,半途而废。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、一鼓作气,将革命进行到底,解放全中国。 同时,针对新的作战对象和江南地理、气候特点,用一个多月的时间,进行了水网沼泽地的针对性战术训练。 营以下干部重点研究白崇禧匪部的作战特点;连排干部学习小分队迂回、包围、遭遇及夜间战斗的组织指挥;战士进行了夜间战斗、通过隘路、水网稻田地的战术动作和架设简易桥梁、武装泅渡、操舟等技术训练。通过针对性训练,部队增强了渡江作战胜利的信心。渡江作战前,部队奉命轻装,师属战防炮连调整到军战防炮营。师直属队、各团炮兵和运输分队的马车全部调出,辎重改用骡马驭载。 南下行军途中,由于少数同志留恋家乡、怕苦厌战,加之个别单位政治思想工作不够落实,也出现了极少数的革命意志不坚定者,甚至个别营职干部开了小差,给军内外造成了不良影响。图片
第十五节:渡江作战,追歼白崇禧集团 第四野战军主力抵达长江北岸后,白崇禧匪部不敢与我正面决战,只得进行退却防御。当“四野”主力在长江北休整时,白崇禧认为有机可乘,便做出所谓“华中局部反攻计划”。针对国民党军的企图,第四野战军决定,在东、西两翼同时发动湘赣战役和宜(昌)沙(市)战役。 第46军为12兵团预备队,向湘赣方向突击,第137师为军的左翼梯队。图片
54.武汉轮渡过江,参加湘赣战役 1949年7月6日,第137师由武汉轮渡过江,进抵湖南,经麦市、龙门直插长寿街。此时,长寿街之敌已向南逃窜,我师随即跟踪追击。 18日,全师各部进至安定桥、社满市、长天市、长寿街地区。当日夜,师侦察队在赤马店与敌第58军一部遭遇,歼敌一部,俘敌一百一十三人。20日,第410团在大桥市、毛公桥一带追上逃敌一部。因虑其受平江、长沙之敌夹攻之危险,未能主动出击,只就地占领了有利地形组织防御。该团也未及时向师报告军情,致使该敌跑掉。 为此,师只得重新调整部署,将原三路改为两路,又因第410团接到改变决心的命令较晚,致使该团延误了三小时才出发,未能及时切断敌退路。仅有师直属队和第409团1营在牛皮岭,与敌小股伏兵打了一小仗,俘敌保安副司令以下五十余人,19日,湘赣战役结束。 21日夜,第137师进驻春华山一带,准备参加围歼长沙之敌战斗。长沙守敌在我“四野”强大的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下,7月27日,长沙绥靖主任程潜,将所属陈明仁兵团三个军,及湖南保安旅三个旅调出市区,并于8月4日宣布起义,长沙和平解放。图片
55.执行“先锋”任务,保障“四野”主力南进 1949年8月1日,为保障第四野战军主力休整,第46军率136师、137师遂行追歼白崇禧集团南逃之敌和保护铁路、桥梁任务(第138师执行卫戍长沙任务、入关后隶属我军的第159师组建湖南警备区)。我师为军的右翼梯队,沿粤汉铁路南进,保护铁路和桥梁,保障“四野”主力顺利南进。 8月5日,第137师由春华地区出发,7日进至渌水河北岸的渌口、黄栗塘、李家坳一带。渌水河水宽流急,河南岸有国民党军暂编第1师防守。第137师师长肖全福亲自带队,利用两天进行现地勘察,根据水情、岸情、敌情选择强渡点。师决定,第410团由响水滩实施主渡,第411团由渌水镇实施强渡,第409团为师二梯队,随第410团后跟进。 10日4时,在猛烈的炮火急袭后,第410团率先发起攻击。该团3营7连仅用四分钟的时间,就在响水滩强渡成功,占领了南岸的滩头阵地,歼敌一个连。第411团在响水滩以东的铁路桥与敌展开激烈战斗,很快就摧毁了敌桥头碉堡,登上了对岸。第410团1营行动勇猛迅速,一路猛攻歼敌一百七十多人,于中午占领了田草冲地区。11日零时,第409团、第410团由高桥出发,并肩追击逃敌,清晨插到马云洲、淦田附近切断敌退路。随即与国民党军后卫部队三个营遭遇,双方展开了激战,我师三个团齐心协力全歼淦田以北的敌军,共歼敌三百余人。 12日夜,我发现敌军企图破坏洣水铁桥,以保障其主力南撤。我师当即令第411团向桥头高地守敌发起攻击,但因部队未及时抢占该桥,致使守敌在装甲车支援下将桥炸毁。此后,我师继续向南追击逃敌。此战,我们毙伤敌二百四十余人,俘敌四百一十人,缴获轻重机枪21挺、迫击炮2门、各种枪180支。第410团6连7班长吉正,在战斗中英勇果敢,带领全班全歼守敌一个排,缴获轻机枪两挺,冲锋枪、步枪十余支。战后受到第46军的通令嘉奖,第410团党委命名2营6连7班为“吉正班”。 18日,我师奉命停止追击,于攸县洣水河北岸组织防御。图片
第十六节:参加衡宝战役,警备衡阳 长沙解放后,白崇禧迅速将主力撤至衡阳、宝庆(今邵阳)为中心的湖南南部地区,并勾结广东的于汉谋集团组成“湘粤鄂联合防线”,以阻止第四野战军南进。1949年9月9日,中央军委指示第四野战军前委,以主力九个军分东、中、西三路进军华南,同时发起广州战役和衡宝战役。第46军奉命留置湖南,执行工作队任务,并配合中路军在湖南作战,向衡宝地区展开正面进攻。图片
56.配合中路军作战,解放衡阳 10月2日,为配合中路军衡宝战役,第137师兵分两路,师主力渡水向平田圩方向迁回进攻,钳制白崇禧第266师。第411团向衡阳方向实施佯攻,钳制水南岸之敌第265师。 5日11时,第137师(欠第411团)由执行包围耒阳任务,改为对向耒阳大坡市方向西逃之敌的追歼任务。第411团6日渡过洣水,追击由衡山逃往衡阳之敌,在霞流至茶山坳地段,激战竟日,歼敌一部。 7日,第411团逼近衡阳市外围,并迅速展开攻击,下午扫清了衡阳外围之敌。副团长秦治国同志在战斗中光荣牺牲。师主力由东湖墟一带北上衡阳,当晚到达湘江边,开始做渡江准备。 8日,我师兵分两路强渡湘江,一路兵力顺利占领了衡阳发电厂,向衡阳城展开攻击。另一路兵力沿湘桂铁路大桥向西岸之敌进攻,当部队打过铁路桥时,发现衡阳敌守军第265师已离城南逃。两路部队迅速攻入衡阳城,对城内敌地方部队和反动警察展开攻击,战至当日下午,歼灭衡阳守备警察大队和自卫大队共三百余人。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及战略要地衡阳宣告解放。图片
57.进驻衡阳城,第411团担任警备任务 1949年10月8日,衡阳解放后,第411团奉命随第46军机关进入衡阳市,担任全市的警备任务。第411团进城后,在第46军军管会和警备司令部的领导下,严格遵守“入城守则”,担任了机场、银行、仓库、工厂等四十五处重要目标的警卫任务。该团指战员严格遵守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,广泛进行社会调查,大力宣传我党、我军的政策,协同公安机关进行户口登记,清查隐蔽在城内的敌特分子。先后共逮捕重要匪首十四人,查处敌特分子八百多人和逃亡恶霸、地主两千余人。同时,还收编匪军的散兵游勇近万人,缴获了一部分文件、弹药、电台。 在“收集子弹”任务中,该团下湘江打捞子弹450箱、零散子弹343000发、炮弹3200发、手榴弹2000多枚、步枪70余支、锹镐160多把、航空汽油100多桶。肃清了该市的反革命组织,保卫和巩固了新生政权,出色地完成了衡阳警备任务。1950年4月5日,第411团归建。 第137师南下行军作战历时六个月,行程四千五百多里,参加了“湘赣”“衡宝”等战役战斗,先后歼敌一千三百余人。解放了湘南广大地区和人民,部队从中受到了锻炼,取得了在南方水网稻田地区作战的经验。但是,部队也存在怕苦怕累等思想倾向,个别人还开了小差,有的部队一度不够稳定。有时,军事行动上,因地形地况不熟,侦察工作不力、怕吃亏等问题,失去一些战机,歼敌不多。 (未完待续)图片
【作者简介】图片
原137师后勤部政委刘战军图片
原137师411团团长崔芳惠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